自贡、内江分3年治污记者在自贡、内江两市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中看到,两市将以2010年为釜溪河流域(自贡)、威远河流域(威远)水污染综合治理基准年,从2012年起,用3年时间实施污染治理,重点控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更何况,美国的碳排放很多都来自于消费性排放,而非生产性排放,比如冬季取暖、大功率汽车等。因此,这部分国家普遍不希望被具体的减排目标所束缚,而希望更多由发达国家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
在多哈会议上,新西兰等国声称,这笔钱已有320亿美元到位。然而,由于这些国家实力弱小,它们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话语权。发展中国家集体呼吁,发达国家应拿出更多钱来用于应对中期需求,数额至少也应翻番,达到600亿美元。而今年,与会代表只有约1.7万人。比如中国,二氧化碳并不是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硫和北方水资源污染问题,才是重点。
事实上,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的立场和需要承担的责任有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分化为两大派。一派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他们虽后来居上成为新一代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尤其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接近第二名美国的两倍,但这些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谈减排对于经济发展非常不利。正如在多哈气候大会开幕式上宣传片中打出70亿人,1个挑战的字幕,尽管分歧犹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各方已没有太多时间犹豫和观望。
在发达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政治意愿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该清醒理智地看到自身在气候治理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量力而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巴西、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则遭受严重的创伤,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于宏源指出,事实上,多哈大会已经在细节上带来了一些改变,比如提升了联合国机构在执行、监督气候变化问题方面的能力,加强了绿色气候基金秘书处的建设。气候谈判仍旧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新形势下的中国角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气候变化也不再作为一项单独的议题而存在,而被更多地与低碳、能源等议题有机结合起来。
全球气候谈判进程无疑将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而每一次谈判都是围绕人类共同未来的阶段性博弈在所剩无几的多哈时间里,资金问题能否有更多实质性进展,还要由各国部长来政治解决。6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记者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说,迄今为止,至少有6个发达国家已经明确做出出资承诺,另外一些国家和集团也有出资的打算。基础四国和他们所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折中方案是,长期融资有困难,可以从2013年到2015年的中期资金入手。
离三年之期不到一个月,尽管发达国家声称300亿美元已经到账,但发展中国家说他们并未足额收到这笔钱。但他同时表示,气候基金仍应以公共资金为主。为落实气候融资,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上,绿色气候基金启动。南非气候官员今天直言,南非基本上还是靠国内的投入来适应气候变化。
几天来,英国、德国、丹麦、瑞典等国家表示了出资意愿。在此前的谈判中,发达国家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水平。
多哈气候大会临近尾声,沉闷的会场终于传出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根据议程,多哈气候大会将于12月7日结束。
解振华说,绿色气候基金像蛋糕,越大越好。没有资金,适应和减缓都无从谈起。在严峻的气候形势面前,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能够信守诺言,尽快出资,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迄今为止,发达国家仅有零星承诺,他们准备出资的额度与此前的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所需有很大差距。他们呼吁尚未出资的发达国家要展现政治诚意,尽快就气候融资明确表态,并强调发展中国家明年一定要见到钱。解振华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是核心问题。
欧盟谈判代表则直接表示,其成员国会各自承诺,但欧盟整体不会在多哈会议定下短期融资目标,因为欧盟金融领域正经历艰难时期。但发展中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应对气候挑战。
在发展中国家颇为关注的资金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松口。未来应进一步强化融资机制,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入绿色气候基金,并不断扩大规模。
他们同时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间提供300亿美元快速启动资金。但发达国家口惠而实不至,快速启动资金迟迟不启动。
解振华说,资金问题仍是谈判中的主要症结。根据一些国际机构的测算,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大概需要1万亿美元。根据现在的谈判进程和发达国家的表现,解振华说,要实现1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难度很大。按照巴西气候官员的说法,虽然承诺的出资规模差强人意,但口头承诺也很重要,至少展现了政治诚意。
令人沮丧的是,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资金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谈判中的核心关切
迄今为止,发达国家仅有零星承诺,他们准备出资的额度与此前的承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所需有很大差距。多哈气候大会临近尾声,沉闷的会场终于传出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
在发展中国家颇为关注的资金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松口。解振华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是核心问题。
但他同时表示,气候基金仍应以公共资金为主。6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记者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说,迄今为止,至少有6个发达国家已经明确做出出资承诺,另外一些国家和集团也有出资的打算。欧盟谈判代表则直接表示,其成员国会各自承诺,但欧盟整体不会在多哈会议定下短期融资目标,因为欧盟金融领域正经历艰难时期。根据一些国际机构的测算,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大概需要1万亿美元。
令人沮丧的是,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基础四国和他们所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折中方案是,长期融资有困难,可以从2013年到2015年的中期资金入手。
按照巴西气候官员的说法,虽然承诺的出资规模差强人意,但口头承诺也很重要,至少展现了政治诚意。为落实气候融资,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上,绿色气候基金启动。
在所剩无几的多哈时间里,资金问题能否有更多实质性进展,还要由各国部长来政治解决。没有资金,适应和减缓都无从谈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